罗一平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创会会长;广东美术馆原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反虚入浑 积健为雄
来支钢水墨山水的“实境”与“虚境”
来支钢水墨山水有二种不同面貌与气象,一是“实境”,一是“虚境”。他的“实境”所追求的是对客观物象完美逼真的呈现,具有拟真性和写实性;他的“虚境”是对实境的模糊化、艺术化后的结果。其作品表现的“虚境”可能是实境的片段,也可能是实境的诗化,亦可能是实境的反转或象征。在他的水墨山水画作品中,虚境的原材料多出自于实境,其艺术手法多为意象性的,往往通过似实非实的描绘,营造出渺远、迷朦、空灵、神似而非形似的审美效果。
来支钢的“实境”表现为一种雄浑之美。他的那些动辄十余米长的巨幅作品,大山堂堂,云气鼓荡,富有秩序感的笔墨语言书写着一种喷薄而出的野性的力量,传达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内心的冲动,犹如钱塘江潮,呼啸着掠过江岸,碰撞出激情的浪花。这是一种“实境”,来支钢旨在以实境追求一种厚重、沉稳、雄强的美。他的“实境”作品借鉴了北宋山水画的全景式图景,但没有北宋山水画那种山光水色与人亲的特点,而是弥漫着一种宗教般的神秘气息。这种神秘气息来自画家对所绘物象赋予了一种静穆的意识以及相应的艺术处理,画面上密实繁复、笔力劲硬的斧劈皴所构筑的奇峰峭壁并没有给观者留下北宋山水画所注重的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空间可能性,那些植物稀少的峭壁只构成了一个苍茫的意象;云气在山壑中的鼓荡并不是营造可以让观者进入游历的三度空间,它只是构成一种“动”、“静”矛盾冲突的形式趣味。来支钢的目的是要让观画者感到不是自己在看画,而是真实地站在峭壁之下凝视大自然,直到尘世的喧闹在身边消逝,耳旁看完俄落瀑的轰鸣和云气鼓荡的音声。
来支钢以“实境”为主体的山水画铸造了一个铁打般的宏伟空间。这类作品谋篇独特,意象宏大,构图精细,笔墨语言独特,呈现出一种物我默契、神合为一的精神境界。画家偏好于象征意义的宏观表达,作品不重于具体景象的描摹,苍苍茫茫的水墨调子挣脱了物理空间的束缚,近于秘境的山川符号构建着不断交织运动的心理时间图景和一个随意即取的心灵空间图景。就视觉而论,来支钢的“实境”山水营造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境界,是有形与无形、有状与无状的统一;从听觉而言,他的这种“实境”山水让观画者进入一种超越对声音单纯感知的“大音”。“大音”无声无音,耳朵当然无闻。无声的静默是对神圣感觉的回应,而来支钢却要让观画者在画面静默的无声中听到交响乐般的宏大乐音。这种由视觉而听觉的感受不是以直接言说而是通过暗示的途径让你体验到的神圣存在,让观者于沉入静默之中感悟着弥撒中最神圣、最神秘的那一瞬间即化的体验。这是来支钢心中的大音,只有在“静寂”的状态下或恍惚玄妙的境界中才能体验到。
来支钢的“虚境”书写了一种空灵之美,他的那些水墨氤氲的作品,山水润泽、飘忽、虚幻、灵动,充满烟雨意象,令人“登山临水,竟日忘日。”(《晋书·阮籍传》)如果说,来支钢的雄浑之作重在以“实境”造“虚境”,而他那些水墨氲氤的山水作品,则重在以“虚境”表“实境”。
对来支钢而言,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现实物象不是现实世界的“实”,也不是自然山水的“镜像”,他要表达的是人对于自然的感悟与提炼之后的自然“虚像”,这种虚像是可以变幻的,但表达的是“实中虚”或“虚中实”。在他以“虚境”为主体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认出自然界中的山、树、云、水以及人物与建筑,但这一切都笼罩于烟云雾霭之中,在一派朦胧的天光地气之中,呈现出天地无言、大象无形的千古寂寥。老子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谓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就是说,道规定着天地万物的形象状态,是人们可以看见的;但是道的本身,又是不可能直接感知到的,所以是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来支钢“虚境”一体的山水画作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通了水墨画与中国哲学的内在联系,故而他的水墨山水不为具体物象所拘束,而是把主体情感融入客体物象之中,以水载墨,酣畅淋漓,顺势入形的笔墨语言和现代美学的表现方式以及对艺术形而上的审美需求,将自我对于人生真实的追求,无声地化为苍茫蕴藉的超越意境,在“实境”的物象中阐发自己“虚境”的生命感受。
也许,在来支钢的心中,“实境”和“虚境”都是一种“静”的表现形态。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象”但心又可感悟到的意象,正如王夫之所言,“静”的意象是“有形发未形,无形生有形”。在来支钢“实境”和“虚境”的山水画中,有形的物象经过他的情思染上了一丝意绪、一种氛围,构筑了作品的“静”的“未形”,其意象如唐代司空图所言:“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流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换言之,来支钢“实境”山水的雄浑和“虚境”山水的“空灵”都是由山川有形物象所感发、所诱导,所以“虚境”是由“实境”感发出来的,而这种由“实境”所感发、深化出来的意象情思具有极大的能动性,以至使人感到主体情思使山川这个客观的物象染上了主观的情思,从而使自己的山水画意象“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笔墨传统与文化谱系,但这一丰厚的传统使得今天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备感艰难。这里的关键不在师承古人的笔墨技术,而在理解古代山水画家之心灵。要言之,山水画之所以被称为山水画而不是风景画,是因为中国的山水画注重主观的构成和意念的演绎,它描绘的并非常规的悦目景致,而是把自然界的大山大水,经画家的主观取舍安排,浓缩为一超现实的山水景象。它强调的是胸中幽壑、澄怀的诗境、超脱尘俗的逸气、甚至是一种出世观的追求。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是带有浓厚的文学性、理想性、哲学性,是儒、释、道文化在视觉上的一种“诗性”表达,这种诗性集中地表现为司空图二十四品,尤其是其中的“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美学范畴。来支钢水墨山水画重在以“积健为雄”的“实境”达到“返虚入浑”的目的,他的“返虚”就是回复自然之道。当他以这种态度和心境从事山水创作时,其精神已进入了一个自由自在心灵空间。如此,作为创作中介物而出现的自然山水物象才真正彻底地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着痕迹地转换为他笔下“实境”与“虚境”相互并存又各自独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水画意境与水墨图式。
也许,这正是来支钢山水画中的传统神韵和现代意味的深层美学意味。
罗一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来支钢的山水画作品,至少我们读到了或者鲜明的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的自信是建立在一个艺术家对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史、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研究和了解上。比如【艺道】,当初我一见到这幅作品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震撼!马上想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一个峭壁立在你的面前,它阻断了你进入到山中去具体的可观、可行、可游、可居,而是让你的精神在和这座大山碰撞,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升华。来支钢先生的这幅作品是把中国绘画,包括西方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绘画的一种空间感给消减了,就是一个平面立在这里,让你不会从他作品中产生其它空间的臆想,他的笔墨就是他的精神;就是他这种思想和皴法所体现出来,他要诉说的。站在他的作品前你会看不到世俗任何尘埃的气息,只会感觉到你的精神进入到作品中。
艺道 249x1134cm
艺道(局部)
我觉得来支钢先生很好的会驾驭画面,就是把你的空间意识阻隔掉,同时又营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意识。这种空间意识就是通过他的笔墨,笔和笔的、墨和墨的这种间隙;浓墨、淡墨和云、山体的这种间隙;构成一个精神空间的“游足之地”而不是你的一种身去游,是你的一种心去游。这是在整个中国当代山水画甚至是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山水画中,来支钢先生的一个重要探索和他的贡献,这个很难做到。
潮(局部)
当一个作品消减了空间的时候,跟观众很多的审美习性就发生一种变化;观众一见到这张画,他在画哪里?这个画里面我怎么走的进去?观众就期望到一张山水画前能够看到一张现实的高精度的照片一样,能够有路可进、有水可行。来支钢“有路可进”这种“路”是自己和作品的文化所传导的、碰撞的、感染的一条路;“有水可行”这种“行”是他的云气,墨和墨之间构成的空白点,让你的思想进驻下去。所有好的作品必定都是要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解读。这幅【艺道】我在2013年看到是一种感觉,2022年看到又有新的解读,可以看到一个无穷无尽的中国水墨精神的蔓延,无穷无尽的一代一代、一批一批的艺术家对水墨语言的探索。
艺道(局部)
来支钢的作品让我很震撼,震撼是大画的震撼;也让我很欣喜,欣喜是小画传递的一种诗意;让我觉得很“婉约”。这种“婉约”不是小桥流水的“婉约”,是确确实实苏东坡的那种豪放词里面,一般人难以去品味的那种“婉约”;它带着一种很强的抒情色彩、一种轻音乐的色彩,这是来支钢小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如果说来支钢的大幅作品是一个大的交响乐曲的话,小幅作品就是一个清唱的作品,能够跟着他的空间、跟着他的笔墨去轻轻地吟诵;所以我很喜欢来支钢的作品,我也相信来支钢的作品会在他自己的思考中能够走得更远。
桃花源游记诗境(局部)
枫桥夜泊(局部)
大江东去(局部)
烟雨富春江(局部)
江雪(局部)
梦溪园写真记(局部)
来支钢把自己的艺术归纳为一个字“真”,这对我感触特别的深。“真”有较真的意思、有真理的意思,只要你有一个方向去坚持,就能够在你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找到很多别人看不到但你能看到的。来支钢正是看到了太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形成了他自己的作品:恢弘的色彩、恢弘的气势、恢弘的构想、恢弘的诗章,以及像小隶一样的小品词,让你能够一吟三唱的一种情调。
圣域 250x1375cm
峽道 250x1680cm
写生作品 46x34cm
云道图 250x960c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